咨询热线:

13755044416

18974899099

提供从规划设计到现场施工的全程服务

专业雕塑景观设计

咨询热线:

13755044416

18974899099

提供从规划设计到现场施工的全程服务

专业雕塑景观设计

栏目分类

咨询热线

13755044416

惠东:“党建+文化舞台” 非遗“活”起来

  红色文化是惠东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潭则是举足轻重的存在■◆◆。近年来,惠东县以广东东江干部学院为抓手★◆,打造中洞百庆楼、甘溪村五名党员雕塑广场等多处主题鲜明、代表性强的现场教学点,依托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陈列馆等,开展瞻仰革命旧址■★■、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等情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现场教学◆■■,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中加强党性修养,打造精品培训品牌■★。

  同时,打造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让群众近距离充分感受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魅力。惠东县各镇(街道、区)充分利用文化站功能室等阵地资源,搭建文化遗产知识学习教育平台★■★■◆,开展本地的非遗艺术展览,让文化遗产呈现在百姓的眼前,活跃在群众的心中。惠东县还连续举办了三届★◆★◆★■“非遗少年说”惠东县非遗故事演说比赛,成为惠东县推广“非遗■★◆★◆◆”文化的品牌名片。

  近期■◆◆■★,不少去惠东县平海古城游玩的游客★◆,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古城文化和历史了。这主要是因为15名古城讲解队员■■。他们主动为游客介绍古城景点■★★■◆,讲解古城的历史文化,让游客收获满满。据了解,古城讲解队是平海镇为讲好平海古城故事,赓续文化血脉■■■■、守护传承非遗文化而组建的。

  日前,惠东县平海镇在该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与■★◆★■■‘鲤’相约·传承有我”舞鲤鱼公益课堂。“舞鲤鱼”又称“鲤鱼追春”■■,是平海镇最古老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之一,起源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平海镇西北村一带■★★■。早在2013年“舞鲤鱼”就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传统艺术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为了发扬平海传统文化,让年轻一代感受◆■◆■“舞鲤鱼”的优秀文化内涵,平海镇将其引入校园,让更多的孩子们接触和了解。

  惠东高潭中洞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在省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区的基础上★★★■◆,高潭以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示范区为突破口★◆,以百庆楼、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中洞革命旧址群等革命文物为阵地资源◆■,打造红色研学、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生态观光为基底的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复合型红色主题乡村旅游产业链◆◆★◆■◆,以红色资源撬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激活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动能,走出一条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之路。

  惠东县在文物修缮工程保护工作也卓有成效。全县充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修编◆◆★■■◆,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体系,及时高质量修缮文物保护单位(点)。先后指导和修复了谭公村大夫第等43处文物,每个文物修缮项目都严格遵循规定程序和标准,努力打造精品工程、百年工程,确保经得起历史检验。目前◆★★,罗克明故居等7处文物正在进行修缮■◆★■◆;大新屋★■★■◆◆、苏茅垅四角楼等一批文物修复已开展勘察设计。

  如何让非遗项目活起来◆★,让年轻一代领略非遗的魅力,是非遗传承的重要课题。为此◆◆,惠东县近年来不断推动非遗项目进校园,在学生心里埋下传承的种子。今年以来◆■★◆,惠东县通过“党建+文化舞台”模式,组建一支非物质文化遗产宣讲队,开展惠东渔歌进校园、稔山白字戏进校园、社区等活动,让学生、群众深入了解、喜爱◆■◆■★“非遗■★”文化。

  今年以来,惠东县还通过“党建+文化遗产”模式,设置党员先锋岗■■★◆,以村级文化室和文化活动广场为阵地,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对文化遗产进行学习和宣传◆■◆★,增强党员群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充分调动党员参与文化遗产传承的积极性。遴选优秀年轻党员干部组建文物宣传保护队伍◆■◆■■,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党员带头、人人参与保护文物安全的良好氛围。建立村(社区)文体协管员文物巡查机制,明确文物保护巡查职责,提高文物安全监管效率和能力★◆◆★■★,有效避免文物损坏,推动文物保护科学持续发展◆★★★■。

  同时,为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惠东协调镇(街道★■◆、区)、县直单位,发动党员干部开展地毯式排查,收录非遗资料★■。开展第二次惠东县非遗普查工作时★◆◆■■,普查发现新线条★◆,筛选了海盐制作技艺等14个项目,并将其公布为惠东县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惠东建县历史悠久■★,历史文化丰富多彩◆★■★★★。惠东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惠东渔歌),省级项目6个(九龙峰祖庙庙会◆■◆■★、凤舞、舞鲤鱼◆◆■■■■、元宵舞龙、西来古刹祈福和惠东盖仔狮),市级项目17个(惠东擂茶制作技艺■■、惠东客家山歌等)■★■◆,县级项目35个(高潭明姜◆◆★■★■、铁涌沉香制作技艺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数量全市第一。同时,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3人★■◆◆★、市级12人、县级57人■★。

  惠东是文化大县,文化遗产丰富。近年来,惠东县全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坚持党建引领◆★■■■,明确村党组织书记的文物保护责任★■◆◆,建立文体协管员责任清单◆■■★★■,把文物日常安全巡查和“非遗★■◆★◆”项目的日常管理等工作纳入村委(社区)党员干部的工作范围,实行层级负责制,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格局。

  为盘活红色文化资源★■■,惠东县举办了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惠东(高潭)红色旅游线路首发暨智慧旅游平台发布仪式、南粤古驿道惠东高潭红色之旅徒步活动■★◆★◆■、◆■“朝霞红似火·豪情满胸怀”红色旅游节、惠东县红色旅游推介大会暨高潭镇第二届端午粽子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此外,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谢洞革命老区、雁湖革命老区■◆■★、港口英雄民兵连等一批颇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景区和景点★■■■★◆,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前来参观和打卡。

  为更好传承和发展优秀非遗项目◆★◆★■■,惠东县近年来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格局。同时,通过“党建+文化舞台◆★”模式,组建一支非物质文化遗产宣讲队★★■◆,推动惠东非遗项目“活”起来,并以红色资源撬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激活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动能◆◆,走出一条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之路。

  同时,以发展红色旅游经济为契机,高潭融合“绿色产业”,以■★★■★“红色+绿色”产业融合的模式,招商引资★◆■■★,村企合作壮大集体经济,引进发展望山居■■◆★、根据地等红色驿站■■、特色民宿等红色旅游项目,以及发展养蜂、种茶、蜜柚等产业,村民收入显著提高。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高潭以红色文化创意产品为载体■■■■◆,推动乡村特产和民间手工艺品等向旅游商品转化★◆◆★,开发孕育了“高火火”■◆“明小姜”“灰小粽★■”等红色文创IP,并根据IP形象衍生有扇子、帆布袋◆■★★◆、雨伞、纸袋、表情包等系列文创产品,以及高潭明姜★★◆■★■、安墩蜜柚、粤野惠东山茶、五谷纯薯丝等老区特色旅游商品。其中高潭明姜、粤野惠东山茶等还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铜奖◆■。

上一篇: |怎么下载凯发直播新时代文明实践 以党建“红”引领文化“兴” 绘就乡村新画卷——2025年龙镇乡村民俗文化节顺利收官 下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温馨提示: 本网站需输入密码才可访问
密码错误, 请重新输入!